近年来,我国深入推进双碳战略,各行各业加速朝向绿色低碳转型,在此过程中,相关的发展问题受到关注。今年全国两会,全国人大代表、金晶集团董事长王刚继续关注绿色能源及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情况。
当前,我国能源多元化供给消费体系加快形成,但同时,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。王刚观察发现,我国能源需求呈现超预期增长,每年新增一个英国的能源消费量,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仍将维持刚性增长。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能耗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.5倍,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高达75%,“十四五”单位GDP能耗降低指标进展滞后于预期。
“当前,集中连片新能源发展用地、用海空间不足,新型储能、光热发电等价格机制尚未健全,能源转型政策合力亟待加强。”王刚认为,国家应支持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。
对此,他提出三方面建议,一是在特定区域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,提升我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水平,二是对建设绿色能源产业链打好财税、金融等政策“组合拳”,三是加强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。
王刚认为,对区域产业规划要坚持产业链思维,在优势区域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的延链、强链,打造可以与国际同类产业竞争的竞争优势。在绿色能源产业链培育过程中,对链条中关键环节产品所属行业处在产能过剩、“双高”的实际问题,要避免“一刀切”,实行“一企一策”。把“以钙钛矿、碲化镉柔性电池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产业链”纳入国家重点支持产业链目录。
“建设好绿色能源产业链,金融部门应制定多种方式的资金帮扶政策,给予帮扶资金利率优惠,支持绿色能源产业链条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方面的资金需求。”王刚进一步表示,从“自身机制”来看,要巩固拓展新能源产业优势,优化能源科技创新机制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推动大型风电、高效率光伏的技术创新。
除此之外,在绿色建筑领域,王刚还持续关注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应用BIPV(建筑集成光伏)技术产品的行业进展。
据了解,BIPV将光伏产品与建筑有机结合的技术,不仅具有发电功能,还能满足建筑的结构性、采光性、美观性和节能性等要求,可广泛用作建筑的幕墙、窗间墙、采光顶、遮阳板等,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光伏建材产品的不断丰富,光伏与建筑结合的场景越来越丰富。
“目前,集中式发电已得到大规模应用,但对照国务院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目标要求,差距较大,同时仅有少数大型公用建筑、标志性建筑、体育场馆应用BIPV技术产品,总体上仍处于试点、示范建设阶段。BIPV技术产品普及应用比例小,产品优势、市场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。”王刚表示。
对此,他建议应加大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应用BIPV技术产品的补贴力度,将财政补贴直接给予建筑业主或直接投资者。
王刚表示,补贴资金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,也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,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。并加强对补贴项目和资金的监管。此外,还应加强政策引导,分解细化建筑领域碳达峰中目标要求,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项目,明确应用BIPV等技术产品的利用率、覆盖率等具体要求。加强对BIPV技术产品、绿色建材等宣传推广,提高社会认知度,促进普及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