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全国两会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、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准备了多份提案,包括加大中西部地区机场建设力度、优化机场选址以及进一步打通入境游“堵点”等建议。
“交通不便是制约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。中西部多属山区,山高路险,建造公路和铁路的难度大、投入大,运行成本高、养护费用大,而航空运输快速高效,一条3公里的跑道即可连通全世界。”王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机场少,根据每万平方公里的机场数量,东部江苏、浙江分别是0.84和0.66个,上海和北京更达3.15和1.22个,而在地质条件差、道路崎岖,机场有效辐射半径小,需要更密集机场分布的中西部地区,机场密度却比东部小很多,如新疆、内蒙古、青海分别只有0.15、0.16和0.1个。
在此背景下,王煜建议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机场建设,满足中西部经济、民生的迫切需要。加大中西部地区机场建设,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,满足百姓交通出行的需要。据中国民航局2009年的测算,每增加100万人次机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18.1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收入和5300个就业岗位,时至今日产生的效益将会更高。
王煜认为,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西北五省区、西南四省区市全部都在中西部地区,其中不少地区与中亚、南亚、东南亚等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接壤,经济联系紧密,各类交流活动频繁。加大中西部地区机场建设,有利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推进。
“在中西部地区建造机场的经济性比高铁更高。当前我国高铁一公里造价在平原大约1.5亿元,中西部地区建造难度大、条件差,不少地区县际距离上百公里,市际甚至县际之间高铁的建造成本就要百亿之巨,而且运行和养护成本极高。”王煜表示,“而修建一个支线机场一般只需几个亿,运行和维护费用也低很多,相对高铁来说‘少花钱、多办事、效率高’,更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需要。”
王煜带来的另一个提案也与机场相关。他注意到,机场的“两远”问题一直影响着旅客的出行体验。一是机场越建越远,离市区五六十公里也不在少数,旅客往往需要提前3个小时以上出发;二是机场的登机点远,部分机场由于候机楼较大,旅客步行很久才能到达登机点。
“造成机场‘两远’问题的根源在于机场‘超需定位’。不少地方政府把机场作为形象工程,即使主要是点对点需求,却都想把当地机场打造成国际枢纽。而枢纽机场土地消耗量大,市区周边很难有大面积的地块,这就造成很多机场由于枢纽定位,不得不远离市区选址。机场定位‘错配’所带来的‘两远’问题,不仅消耗土地资源多,建造和运营成本高,更大幅降低了民航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效率。”王煜介绍。
对此,王煜建议,机场需紧密切合实际定位和需求因地制宜进行建设,借鉴欧美“一市多场”、“一场多楼”的经验,通过就近选址、建设规模适中的候机楼,便利旅客出行,解决旅客“两远”的痛点,提高民航竞争力,还能起到降本减碳,助力经济发展的效果,助推民航“四型机场”建设。
除此之外,王煜还对进一步打通入境游“堵点”问题提出了建议。
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,2023年上半年我国出入境外国人844万人次,仅为2019年同期水平的17%。从对入境游客调研及反馈看,王煜认为,当前我国发展入境游的主要“堵点”已从原来的签证、支付等便利性问题转变为友好的国家形象问题。为此,他建议,可以进行顶层设计,由中央相关部门制定《2035“友好中国”国家形象营销计划》。
“建议对外,进一步完善外宣模式,通过自主和外包等多渠道改善对外营销效果;对内,将2035‘友好中国’国家形象营销计划纳入国家宣传主题。还要重点做好外籍人士‘引、安、留’等服务工作,从而通过这些人自发和他们的母国亲友宣传中国,吸引他们的更多亲友来中国。”王煜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