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、广东、安徽、山西等地两会密集开幕,看点有这些……
来源:证券时报·e公司 2024-01-23 21:44
Aa 大号字

证券时报记者:李小平、赵黎昀、李映泉、叶玲珍、唐强 自1月20日以来,北京、重庆、河北、四川、江西、安徽、广东、广西、山西、江苏、辽宁、福建、宁夏、天津和上海等省(区、市)相继进入“两会”时间。其他多数省(区、市)也将“两会”安排在1月下旬举行。

证券时报·e公司各地驻地记者第一时间报道,为您透视地方“两会”。

浙江GDP首次跃上8万亿元 计划2024年新增上市公司50家

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1月23日开幕,省长王浩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,建议浙江2024年的主要预期目标为:生产总值增长5.5%左右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%左右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%左右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.5%左右、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.2%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、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。

据介绍,2023年,浙江全省生产总值(GDP)为82553亿元,比上年增长6%。按照2022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(GDP)7.77万亿元计算,2023年,浙江GDP首次跃上8万亿新台阶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2332亿元,增长4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33953亿元,增长5.0%;第三产业增加值46268亿元,增长6.7%。

2023年,浙江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,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.1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.8%,出口增长3.9%,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.8%,其中制造业使用外资增长85.8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%;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.2%、7.3%;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.3%,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.6%,均好于预期目标。

过去一年,浙江全力拼经济,通过构建“8+4”经济政策体系,安排了省级财政资金1006.8亿元,为市场经营主体减负3300亿元以上,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4.2%,124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976亿元。

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,经营主体数量突破千万户。通过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,2023年,浙江新设企业和个体户180.8万户,比上年增长9.9%;截至2023年末,在册经营主体数量达1034万户,比上年末增长9.6%,其中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01万户。

作为外贸大省,2023年浙江货物进出口、出口、进口分别为4.90万亿元、3.57万亿元和1.33万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4.6%、3.9%和6.7%,规模分别居全国第3、第2和第5位。新兴产业出口较快增长,“新三样”出口1402亿元,增长11.0%,拉动全省出口增长0.4个百分点。

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。2023年,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867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10.1%,增速比GDP高4.1个百分点。新兴产业较快增长,规模以上工业中,装备制造业、高新技术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.4%、7.0%和6.3%,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6.2%、67.1%和33.3%,均高于上年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75%以上。

2024年,浙江将聚焦聚力提升政策引导保障成效;聚焦聚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;聚焦聚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%左右,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5%,新增上市公司50家、国家单项冠军企业(产品)20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00家以上。聚焦聚力科技创新,新增科技领军企业10家、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、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1.2万家;创新人才评价机制,新遴选顶尖人才40名以上、省引才计划专家500名以上、省培养计划专家600名以上。聚焦聚力高水平对外开放,力争实际使用外资200亿美元以上,其中制造业外资占比超过29%。

广东2023年GDP突破13万亿元大关 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一

1月23日,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,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。报告显示,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.57万亿元、增长4.8%,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,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。其中,广州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,深圳成为广东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,佛山成为广东第二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。

2024年,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%,进出口总额增长1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%;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,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%左右;城镇调查失业率5.5%左右,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万人以上;粮食产量1270万吨。

报告显示,2023年,广东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.1:40.1:55.8,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.7%,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%,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.2万亿元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7.1万家、高新技术企业超7.5万家,均居全国首位。“深圳—香港—广州”科技集群连续4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,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、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.39%,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。

产业方面,2023年,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253万辆,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“广东造”。出台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系列政策,组建全国唯一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,新型储能在建项目100个、总投资2290亿元。肇庆宁德时代二阶段工程等项目动工建设,佛山宝塘新型储能电站建成投运、是我国一次性建成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,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突破160万千瓦,广东成为全国储能电池产业配套最全的地区。

2023年,通过深入实施“广东强芯”工程、汽车芯片应用牵引工程,两条12英寸芯片制造产线、高端光掩模产线等建成投产,全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。通过实施“大项目”扩容增量行动,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指标应保尽保,投资约700亿元的揭阳中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,投资超500亿元的惠州中海壳牌三期、投资约300亿元的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,湛江巴斯夫、惠州埃克森美孚项目年投资额均超100亿元。

2023年,广东全省经营主体突破1800万户、全年净增172.8万户,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000万户,企业达780万户、占全国1/7,呈现出韧性强、活力足的良好势头。通过实施“大企业”培优增效行动,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2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528家,19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。A股上市公司总量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均居全国第一。其中新增A股上市公司51家,另有15家企业在香港、美国、新加坡等地上市。

消费方面,2023年,广东出台“促消费7条”、扩大汽车消费、促进家电消费等政策,省市联动举办重大促消费活动超340场,发放消费券5.7亿元、拉动消费83.9亿元,带动文旅、餐饮、住宿、夜间消费加快恢复,网上零售额增长9.4%、规模位居全国第一。

对于广东省2024年的投资计划,报告指出,2024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、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,开工建设漳汕、合湛高铁和西丽高铁枢纽、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、珠三角枢纽(广州新)机场等项目;建成梅龙高铁、新白广城际铁路、深中通道、黄茅海通道和信丰至南雄、龙川至寻乌高速公路。

山西2024年目标GDP增长5%左右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

202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.57万亿元,增长5%;2024年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,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……

1月23日上午,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,省长金湘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,详细阐述了2023年山西省的发展成果和对2024年的发展规划。

经初步核算,2023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.57万亿元,增长5%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.1%,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.9%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%。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、门票收入分别增长1.6倍、2.2倍,恢复到疫前水平。

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2024年山西省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,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%左右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.5%左右;进出口总额增长5%左右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;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,城镇调查失业率5.5%左右;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。

作为传统产煤大省,山西近年来在推动能源革命,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方面持续发力。

2023年,山西省加大升级再造力度,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,实施产业链“链长制”,梯度培育特色专业镇,首批省级10大重点产业链、10大重点专业镇营业收入增速均保持在20%以上,新增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和8个省级重点专业镇。在产钢铁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,全面关停4.3米焦炉,焦化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6.6%。

同时,2023年山西全力打造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,形成57项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,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18座、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491处。此外,山西省有序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,完成煤电机组“三改联动”2503万千瓦,风光发电装机4989万千瓦,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45.8%。

能源革命并未影响山西的能源保障使命。山西省煤炭产量在连续两年每年增产1亿多吨的基础上,2023年再增产5743万吨,达到13.78亿吨。规上发电量4376亿千瓦时,其中外送电量1576亿千瓦时。非常规天然气产量145.9亿立方米。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在全国率先转入正式运行。

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2024年山西省将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,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,做好能源保供,新建智能化煤矿150座,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%。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,年产量达到160亿立方米。

在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,山西2024年将加快5个在建煤电项目建设,完成煤电机组“三改联动”630万千瓦,加快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建设,积极开发地热能、生物质能,电力总装机达到1.45亿千瓦,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%。发展新型储能,加快推进4个抽水蓄能项目建设,再核准2个项目。开工建设2座新能源汇集站。积极推动中煤平朔煤制烯烃重大项目建设。

发展经济的同时,2024年山西目标坚持重点攻坚和系统治理相结合,着力厚植三晋大地生态底色。

报告指出,山西将加强汾河谷地污染治理,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,加大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力度。全部开工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工程,累计完工率达到50%。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,深入实施黄河流域“清废行动”,完成营造林300万亩等。

为着力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,报告指出,2024年山西要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,深刻汲取吕梁等地事故教训。全面落实煤矿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、尾矿库等各类矿山党政领导包保责任,围绕“一件事”全链条压实部门监管责任,“一矿一策”完善安全生产措施。实行“四不两直”执法检查,深化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,常态化动态清零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,深化危化品、道路交通、建筑施工、经营性自建房、燃气、消防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。

推动传统能源革命、工业产业升级之外,2023年山西省加大公共服务力度,全省财政支出近八成用于民生,公益性零工市场实现县县全覆盖。新建改扩建100所公办幼儿园,新建改造500所寄宿制学校。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现免费或优惠开放。

2024年,山西省要坚持扩大需求和优化供给相结合,扩大有效益的投资,激发有潜能的消费,培育有特色的外贸,提升有质量的供给。同时,加快培育城市多层级消费中心,建设“星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,发展夜经济,提升烟火气。申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,创建文化、中医药、数字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。

安徽新质生产力加快增长 2024年锚定GDP增长6%预期目标

1月23日上午,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合肥开幕,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。报告指出,2023年安徽省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,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,地区生产总值4.71万亿元,增长5.8%。在资本市场方面,安徽省2023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4家,截至2023年末总数达175家,升至全国第七位。

2024年,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%左右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%左右,进出口总额增长9%左右。

过去一年,安徽省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主要经济数据方面,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.71万亿元,增长5.8%;粮食产量830.16亿斤,再创新高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39亿元,增长9.7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.9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%,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0%;进出口总额增长7.8%,总量升至全国第十位。

过去一年,安徽持续擦亮科创名片。数据显示,2023年安徽省量子信息、聚变能源、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,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8%,总量居全国第八;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54%,总量居全国第七位;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29家,总量居全国第八位。企业研发投入、研发人员、研发机构、有效发明专利占全社会比重均超过80%。

制造业一直是安徽的强项。报告指出,安徽省制造业投资增速已连续24个月保持18%以上,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31.1%。2023年,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%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.2%、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.3%。

在一条条新赛道上,安徽新质生产力加快增长,其中“新三样”大放异彩。2023年,安徽省汽车产量为249.1万辆,增长48.1%;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.8万辆,增长60.5%;光伏制造业实现营收超2900亿元,升至全国第三位;锂离子电池制造营收突破1000亿元,增长15%左右。

产业集群方面,安徽省聚焦打造汽车首位产业,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政策举措,全面展开整车、零部件、后市场“三位一体”布局。2023年,大众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中心落户合肥,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组建,全省统一充换电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使用。

在新兴产业领域,安徽省2023年集成电路产业增长1倍以上,柔性显示产业产值增长1.9倍,装备制造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元,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5200亿元,新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6个,位居全国前列。与此同时,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全年完成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7737户,规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3.46万个。

安徽省持续推进资本赋能实业,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。2023年,全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全面运营,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4家,截至年末上市公司总数达175家,升至全国第七位,稳居中部第一。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24家,居全国第六位。

针对2024年,报告提出了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%左右,全员劳动生产率16万元/人以上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%左右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%左右,进出口总额增长9%左右,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% 以上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%,城镇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.5%、7.5%,城镇调查失业率5.5%左右,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左右,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,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2.7%左右,人才资源总量1380万人,粮食产量及播种面积、生态环境质量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。

围绕前述目标,报告从11个方面提出了2024年重点工作,涵盖科技强省、壮大新质生产力、扩大内需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、推进对外开放、区域协调发展、抓好“三农”工作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、文化繁荣、增进民生福祉、建设平安安徽等多个领域。

科技创新方面,2024年安徽省将在集成电路、工业母机、智能成套装备、基础软件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,新建一批前沿技术概念验证中心、中试基地,重组升级省(重点)实验室100家以上。同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,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,净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以上,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以上,科技领军企业10家左右。

重庆2023年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 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重大进展

2023年,重庆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城市,中国“3万亿GDP俱乐部”城市扩容至5个。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,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50万辆。

近日,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,重庆市长胡衡华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。2024年,重庆市GDP增速目标为6%左右;将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多措并举稳投资促消费,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。

在大会上,胡衡华表示,我们锚定目标不松劲、不懈怠、不停步,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: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;全力推进稳增长提信心强主体,扩大内需、提振经济取得新成效;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;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;全面推进数字重庆建设;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。

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显示,2023年,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5.79亿元,比上年增长6.1%。其中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74.68亿元,增长4.6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99.14亿元,增长6.5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371.97亿元,增长5.9%。

从经济增速看,重庆市2023年GDP6.1%的增速,高于全国0.9个百分点,明显快于2022年全年2.6%的经济增速,也快于新冠疫情三年年均4.9%的增速,实现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。

从单季度来看,2023年一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4.7%,高于全国0.2个百分点;上半年增长4.6%,与全国增速相差0.9个百分点。进入2023年下半年,重庆开始发力逆转,前三季度回升至5.6%,高于全国0.4个百分点;四季度强势赶超,最终全年增长6.1%,高于全国0.9个百分点。

分品类来看,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6.6%、4.3%、8.6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%;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.4%。数据显示,重庆汽车、餐饮消费分别增长8.5%、20.6%,过夜游客接待人数突破1亿人次。

2023年,重庆市248个共建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138.4亿元;26个50亿元级以上产业项目落地建设,全市工业、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3.3%、7%;保交楼项目新交付15.7万套、完成任务总量的90%,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6个月回升。

解读工业运行数据,随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显效,重庆工业生产加快回升,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有所显现。2023年,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.6%,高于全国2.0个百分点。

2023年,重庆工业投资结构继续优化,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.3%,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个百分点,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8.0%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.4个百分点。从投资结构看,工业制造业投资持续向好,工业制造业投资增长13.5%,占工业投资的82.6%。

作为主要支柱产业,2023年,重庆汽车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.3%,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达23.8%,汽车产量升至全国第二。9月以来,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重大进展,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50.03万辆,实现历史性突破。

此外,重庆电子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.8%,比前三季度回升1.6个百分点,自2022年11月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;材料产业增速继续领先,全市材料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.3%,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.3个百分点;消费品行业总体平稳,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.4%,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.0个百分点。

再进一步细分来看,重庆高新技术产品保持高速增长,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产量增长5.6倍,智能手表增长44.6%,服务机器人增长59.1%,工业机器人增长25.7%,光伏电池增长27.6%,液晶显示屏增长13.6%,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。目前,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694家,新增上市企业10家,2023年新增经营主体64.8万户、增长21.8%。

随着一系列推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政策效果不断显现,重庆市规上工业民营经济呈现出逐步回稳向好的发展势头。2023年,全市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.6%,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,对全市规上工业贡献达57.5%,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.8个百分点。

2024年,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%左右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%,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,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。

具体来看,重庆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: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合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;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;多措并举稳投资促消费,充分激发需求潜力和经济活力;加快推动数字重庆建设面上突破,引领带动全面深化改革纵深发展;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,打造内陆开放高地;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,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;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;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,扎实推进美丽重庆建设;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,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;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,提升人民生活品质。

责编:张骞爻

校对:苏焕文

责任编辑: 张骞爻
e公司声明:文章提及个股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更多相关文章
线快讯 更多
热门解读 更多
视频推荐 更多
热门股票 更多
股票名称 最新价
涨跌幅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