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交所第一任副总经理禹国刚
站在证券时报办公大楼深业上城58层崭新的落地窗前,从高空俯瞰深圳市区,今年已是80岁高龄的禹国刚目光炯炯,望着眼前风光连连赞叹,难掩激动的心情:“看到你们发展得这么好,我太高兴了!证券时报办得好,很多人都感到高兴,但没有人比我更高兴!”
禹国刚当然有高兴的理由。作为深交所的筹办者和创办者之一,他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“从无到有”“从小到大”的重量级元老、“改革先锋”称号的获得者,也是推动创办证券时报的关键人物之一。
在探索筹办深交所的最初阶段,禹国刚就注意到,全球主要股市都非常重视媒体的作用。于是,他筹办了名为“证券市场导报”的月刊。然而,月刊时效迟滞,不能及时反映股市的情况,禹国刚便依托深圳本地一家报纸开了一个证券专版。负责这个专版的记者与编辑,后来不少都成为了证券时报初始团队成员。
创业早期,总是伴随着开疆拓土的兴奋和攻城拔寨的豪迈。当时,为了“将襁褓中的深圳股市拉扯大”,禹国刚几乎走遍全国每个省份,向投资者宣传深圳股市。印象最深的一次,禹国刚应西藏自治区政府邀请,和有关部门人士赶赴西藏,将深圳股市交易落地西藏。彼时,一名年轻的记者也来到了雪域高原,记录下了这个时刻,并给报道起了一个响当当的标题——“深圳股市登上世界屋脊”。这名记者,正是证券时报现任副总编辑高峰。
然而,初生的中国股市日新月异,证券专版很快便不能及时充分反映股市的风云变幻。“这时候我就想创办一个报纸,每天报道股市的动态。证券时报的名字,从一开始就是这么定的。”禹国刚说。
创办一份报纸并不容易,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刊号问题。禹国刚回忆,1993年正赶上国家新闻出版事业整顿期,新刊号基本处于暂停批准的状态。为此,禹国刚派专人到北京,辗转联系了有关部门,说明创办证券时报的必要性、紧迫性,多番周折,终于获得了宝贵的刊号。
刊号落实了以后,禹国刚又马上联系了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,商量与人民日报联合创办证券时报。“证券时报主要报道中国股市,而中国股市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,由人民日报主管和领导,决定了证券时报的站位从一开始就很高。”禹国刚说。邵华泽欣然同意,并题写了“证券时报”四字作为报头,为证券时报注入了一脉红色基因。
“证券时报与深圳股票市场有很深的血脉渊源。”禹国刚说,深圳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发祥地之一,证券时报设立在深圳,天然就拥有非常丰富的报道素材,从诞生之日起就积极宣传和报道深圳证券市场。在深圳股市发展壮大、走向全国的多个关键节点,证券时报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30年来,禹国刚一直关注着证券时报的发展。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证券时报的新办公大楼,窗外高楼林立的风光、楼内讯息万变的电子屏幕、设备先进的演播厅……眼前的一切,都让禹国刚倍感欣慰。这位从中国股市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走来的老人告诉记者,从一张报纸到如今的多媒体、全媒体矩阵,他看到了证券时报脱胎换骨般的变化。
“我希望证券时报百尺竿头,更上层楼,办成中国资本市场的标杆性媒体!”禹国刚说。
责编:万健祎
校对:祝甜婷